近40年收|公海赌赌船贵宾会员检测路线藏企业报数万张
更新时间: 2024-12-25   编辑:小编   文章来源:网络
  1985年底,缪红海来到南化公司原南化报社,专职从事报纸校对工作。有一天,他在单位办公桌抽屉里,发现了扬子石化1984年出版的彩色《扬子报》创刊号,便收藏起来。   缪红海出生于1949年,是共和国的同龄人,热衷于收藏企业报。在日常生活中,缪红海还保留了许多发票、证件等物品,丰富多样的家庭收藏折射着新中国的发展与变迁。   2013年,扬子石化举办成立30周年征文活动时,《

  1985年底,缪红海来到南化公司原南化报社★,专职从事报纸校对工作。有一天★,他在单位办公桌抽屉里★★,发现了扬子石化1984年出版的彩色《扬子报》创刊号★,便收藏起来★★★。

  缪红海出生于1949年,是共和国的同龄人★★★,热衷于收藏企业报★★。在日常生活中,缪红海还保留了许多发票、证件等物品★★★,丰富多样的家庭收藏折射着新中国的发展与变迁。

  2013年★,扬子石化举办成立30周年征文活动时,《扬子报》首任总编刘海龙撰写《〈扬子报〉——为乙烯工程鼓与呼》,题图用的就是缪红海收藏的《扬子报》创刊号。2019年,南京市档案馆举办★★“与共和国同成长·家庭档案背后的故事★★”展览公海赌赌船贵宾会员检测路线,缪红海收藏的报纸作为32个家庭档案之一参展★,在介绍他的展板上★★★,《扬子报》创刊号再次亮相。2024年,《扬子报》创刊40周年★,缪红海将他收藏了39年的《扬子报》创刊号装裱后赠予扬子石化。

  临别之际★★★,马学斌在缪红海的采访本上写下一首诗:“幸会石头城★,论文皆友朋,一张企业报★,连接四海情★★★。”写了这首诗后★★,马学斌又在采访本的另一页写道:“与红海兄共勉:不要人夸好颜色★★★,只留清气满乾坤。”

  因为当时一些企业报不公开发行,所以刚开始集报的时候,他常常去我们附近《扬子报》《南钢报》的所在单位(南京市江北新区)★。后来,他还会星期天骑自行车过长江大桥到南京市里的单位去搜集报纸。他是懂得感恩的人★★★,今年是《扬子报》创刊40周年,他把珍藏了39年的创刊号送给扬子石化。

  缪红海在1985年底开始为《南化报》干校对工作,是个有心人。半年后,也就是1986年7月★★★,他对自己在校对中发现的失误差错进行总结,写了一篇《企业报的校对工作也很重要》投给北京《宣传手册》,参加★★★“宣传一得★”征文,后获鼓励奖《辞海》(缩印本)。因而,在搜集企业报的过程中,他也特别注意企业报的校对质量,写过两篇校对文稿★★★,被收进《企业报办报艺术》(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)一、二册中,这是收藏企业报带来的成绩。

  1994年★,缪红海将收藏的1960年版《南化工人报》合订本提供给南化公司《南化志》编委会公海赌赌船贵宾会员检测路线,为《南化志》的撰写提供了参考资料。

  一次,缪红海在南化公司化机厂与来自上海的企业报同仁进行集报交流★★★。一名太原来的同行掏出当天在火车站购买的《青年知识报》说:★★★“这份报纸上介绍了收藏企业报的集报迷缪红海,你们认识这个人吗?”缪红海和上海的同仁不约而同笑了起来。他对太原同行说:“我就是缪红海★★★。”太原同行十分惊讶,当场将《青年知识报》赠送给缪红海★,缪红海至今仍保留着这份《青年知识报》。

  1990年★★★,在阅读《青年文摘》时,缪红海发现毛岸英在赴朝鲜战场之前★★★,曾在北京机器厂工作★★★,创办过一份工厂小报——《机器职工》★。缪红海写信给北京企业报报友,了解北京机器厂情况。北京报友给他寄来了一份《北京一机厂报》★★,这份报纸的前身可能就是原来毛岸英创办的《机器职工》★★。每每看到这份《北京一机厂报》★★,缪红海都会深情缅怀毛岸英烈士。

  20世纪90年代,缪红海写信给全国各地数百家企业报社★,表达收藏企业报的愿望。企业报社纷纷回信,大力支持缪红海的收藏举动。于是,缪红海收到了数百份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报。

  缪红海认为,企业报是新闻报业中盛开的一朵奇葩。在企业报的字里行间★,他看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新风新貌,看到了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广阔前景★★。

  近日,我们收到一封特别的读者来信。这封信来自南化公司退休职工缪红海,一位集报成痴★★★、读报如醉的75岁老人。信中讲述了他收藏企业报的故事★★,并表达了他对《中国石化报》的喜爱★★。收到信,我们备受鼓舞★★,也感动于他对报纸的热情★。满怀热爱,践行担当,点亮未来,谨以此专题献给所有热爱报纸的人。

  在缪红海家中,有不少报界前辈的签名收藏。有一天,江苏省企业报协会的负责人打电话给缪红海,告诉他哈尔滨锅炉厂的马学斌正在南京市开会,希望他与马学斌进行业务交流。马学斌是企业报理论研究专家,缪红海在《中国新闻年鉴》(1992)里曾读过马学斌的《中国企业报概况》。得知这一消息后,缪红海带着自己编制的全国企业报成员单位花名册★★,迫不及待地去拜访马学斌先生★★。马学斌接过缪红海手中的花名册★★★,在花名册黑龙江省的栏目中填上了十多家企业报单位名称、联系人和联系方式,并与缪红海就集报话题进行了交流。

  近40年来★,缪红海收藏了全国2000多家公司的数万张企业报。这些企业报,跨越时光,向我们诉说着一家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历史变迁。

  虽然缪老师已经退休了,但目前仍坚守在岗位上★★,给《扬子报》做校对。每次我把《扬子报》大样送给缪老师校对★★★,他总是笑呵呵地接过,然后戴上厚厚的老花镜坐到桌前,拿着铅笔一个字一个字检查★★★,嘴里还念念有词。他经常和大家分享自己对版面设计和文字表达的思考★,一聊起来就滔滔不绝。作为一名年轻编辑,缪老师对企业报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、备受鼓舞。

  缪红海集报成痴★,读报如醉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开始考虑为收藏的企业报找到一个好归宿。比如,捐献给某个档案馆、图书馆。“我想让后来人在某个地方★★,突然看到企业报中那些鲜活感人的故事★,或者看到读者所在的企业曾经还有想不到的传奇。”缪红海说。

  11月27日,记者走进南化公司退休职工缪红海的家,仿佛进入一个报纸的世界★,从客厅到卧室,从书房到储藏室,到处都堆放着报纸。

  收到企业报后,他认真阅读,发现部分报纸有文字问题时★★★,还会逐一给企业报同仁写信,提出修改建议。

  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在2014年《人民日报》★★★、2022年《扬子晚报》上发表文章,提到★★“父亲的文章写得非常好,还爱钻研。他在大连起重机厂时,给他们的厂报、广播电台写了很多文章”★★“母亲晚年经常对我们讲★:你爸爸一生没享过福,最好的日子是在大连度过的”。每每看到这些与企业报相关的报道,缪红海都非常感动,认为自己收藏企业报值了。“不要人夸颜色好★,只留清气满乾坤★”,这句诗也成了缪红海的座右铭,指引他的集报之路。

  马学斌曾去欧洲考察,回国后给缪红海寄来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的一份企业报★,并在信中说★:“企业报非中国独有,是一个国际性的新闻现象。可以说,只要有企业★,有生产经营活动,就必然有企业报,它的生命力是强大的。”这封信进一步坚定了缪红海收藏企业报的信心★★★。

  缪红海还曾两次到复旦大学教授周胜林家请教和取报。按照周教授★★★“藏为所用★”的教诲,缪红海积极向社会报刊推荐企业报副刊作品,这些作品被《人民日报》《南京日报》《江苏工人报》等报刊选用。缪红海写的《我爱收藏企业报》一文在《南化报》刊发后★★,先后被全国各地60多家企业报转载★★★,还在《市场报》《甘肃工人报》《法治日报》上转发★★。

  缪红海不光喜欢收集企业报,还认真读报公海赌赌船贵宾会员检测路线,更喜欢请报界前辈签名留念。在集报、读报的40年里,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。

  40年前,我刚入职做《南化报》副刊编辑时★★★,便认识了缪红海★★。他不仅喜欢写小小说★★★,还是大厂区扬子江文学协会的主要牵头人。我编辑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小小说《游戏》,朴实的文字散发出化工城特有的生活气息。他常跟我们分享他的收藏心得★★,这些付出为《南化报》提升办报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★★。他的坚持感染了众多工作在企业新闻宣传一线的同仁,也对我的成长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。

  久而久之,缪红海收藏的企业报越来越多,1948年版永利铔厂《海王》旬刊、1958年2月《宁厂工人》报★★、1975年《南化报》复刊号……为了支持他的收藏★★★,妻子李玉芝还特地给他买了书架和书橱存放企业报★。

 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这些企业报对他的建议非常重视★★★,除了改正★★★,还复信表示感谢。缪红海在全国企业报界也逐步有了影响。

  2021年4月3日★★,缪红海看到江苏卫视黄金时间《让档案活起来、亮起来》节目里★★★,南京大学李晓愚教授提到家庭档案如同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★,应该让它讲话。受此启发★★,缪红海征求社区同意后★,把父亲的一些老物件★★★,还有《南化报》《化机报》等资料制成了十几块展板,分成“红色资源”★★“南化情结★★”“业余生活”三类内容,向广大党员作分享展示★★★。